在北京雍和福只时应八承意宫的法轮殿五百罗汉山前,放着一个精致美观的鱼龙变化盆。据说,清乾隆皇帝生下三天就用这个盆洗过澡,所以后来又叫做洗三的盆。
过去,无论是帝王将相,来自还是平民百姓生小孩儿都有洗三的风俗,以表示对小孩儿最美好的祝愿。
清代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三日洗儿,谓之洗三。此用意是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使灯福之今生平安吉利。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洁身防病。
接生婆以接生、洗三儿作为自己的职业。她们都有一定的接生助产经验,但多数都缺乏科学知识,甚至有的是文盲,连当时稳婆必读的基本课本《达生编》都斗敏读不下360问答来。
即便是这样,鱼顶当时医院少,再加旧起绍考养既而等备烈上人们思想守旧,也只能请接生婆来接生。洗三儿时还必须要请她来做主持。
洗三之前,本家照规矩要先准备好熬好的槐条蒲艾水、木盆、围盆子、新梳子、新拢子、胭羡袭脂粉、猪胰皂团、新毛巾、铜茶盘、艾叶球儿、钱粮纸码儿、生熟鸡蛋等等,若生的是女孩,还要预备绣花针,给女婴扎耳朵眼儿。
洗三之日,通常近亲会带一些油糕、桂花缸炉、破边缸炉、鸡蛋、红糖等食品或者送些小孩所用的衣服等作为礼品。本家会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准备酒席,不管是丰是简,其主食必定是面条,俗称洗三面。坐席时,自然是收生姥姥坐音在正座上,以上宾之礼待问去较易失哥试快之。
洗三仪式通常在午饭后举行,由收生姥姥具体主持。首先,在产房外厅正面设上受落陈但哥宪刚香案,由收生姥姥对着神像行三拜之礼。然后,本家将盛有以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以及一切用品摆身防流后宜持跟几活在炕上。这时,收生姥姥把婴儿抱起来,洗三也就算正式开始了。
洗三时,本家依长幼要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和一些钱币,还可以添些桂元、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是取早立子、连生贵子、纸巴连中三元的谐音,希望图个吉利。有钱人为显阔气,会放些首饰,贫穷人家也就放几枚铜钱。此谓之添盆。
人们往诉燃易市情些派钢里边添什么东西,收生姥姥会说什么祝词,让本家和来宾们都高兴。
添盆后,收生姥姥便拿真起棒槌往盆里一搅,随口说道: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这才开始给婴儿洗澡。收生姥姥一边洗,一边还会念叨祝兄销兄词,什植简困么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蛋,她铁整信朝跟游律听策基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
随后,将艾叶球儿点着,以生姜片作托,放在婴儿脑门上,象征性地炙一炙。再给婴儿梳头打扮一下,说什么: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液散皮临里破坏队位;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媳妇载(女婿)准四衬;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用鸡蛋往婴儿脸上滚一滚,染富说什么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
洗罢,把孩子捆好,用一棵大葱往身上轻轻扫三下,口中说道:一打聪明(聪与葱谐音),二打伶俐。随后叫人把葱扔在房顶上(有祝愿小孩将来聪明绝顶之意)。
又拿起秤砣轻轻往孩子身上按几下,希望小孩儿将来在家庭、社会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还拿起镇头三比划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祝愿小孩长大后稳重、谨慎。)再把婴儿托在茶盘里,用本家准备好的金银锞子或首饰往婴上身上一掖,口中说道: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是祝愿小孩儿长大后福星高照、财源广进。
最后用小镜子往婴儿屁股上照一照,口中说道: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最有趣的是,把几朵纸制的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一筛,说道:栀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儿的......是希望小孩不出或少出天花,健健康康成长。
小孩儿经过如此多的程序,一般都会放声大哭,人们不但不忌讳,反而认为很吉利,称之为响盆。
洗三结束后,本家老婆婆把敬神钱粮连同香根一起请下,拿到院中焚化。焚烧完了以后,把灰用红纸一包,压在炕席底下,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这时,收生姥姥向本家道喜,自然会得到些赏钱。
此外,添盆的金银锞子、首饰、铜子儿、围盆布;当香灰用的小米儿、鸡蛋、喜果儿;给炕公炕母上供的缸炉、油糕也全都由她拿去。
20世纪40年代,人们的科学意识增强了,妇女生孩子大多去医院,所以选三这种旧风俗也逐渐消失了。
标签:洗三,气兴,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