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天喝醋好吗 醋是碱性食品 许多人都以为醋是酸性食品,只敢用少许来调味,不敢拿来当饮料大量饮用,因而错失了醋的妙用。
我认为,辨别食品的酸碱性,并不是用味觉,而是要经过灼烧后再用溶液或试纸测试。醋经过科学实验证明,虽然喝起来是酸味的,但是经过体内"燃烧"之后,能在2小时内分解排除血液中的乳酸与丙酮酸,使血液恢复正常的弱碱性,确实是碱性食品,也是活力之泉。
人体消化的过程会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则分解为甘油与脂肪酸。分解过程需要依靠有机酸与酶才能有效"燃烧"。
醋在其中都扮演重要角色。 醋能防止体液酸性化,使之保持在弱碱性的状态,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肥胖、消除肌肉与关节的酸痛、改善食欲、治疗便秘、降低血压、消除心悸与气喘、缓和糖尿病带来的不适。
综上所述,酿造醋对身体的确有卓越的保健效果。 醋能活化细胞 酿造醋是一种充分发酵过的食品,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酶、矿物质、有机酸、醋酸菌、维生素、氨基酸等--都是人体非常需要的营养素。
以酶来说,当食物进入口腔,唾液会立即产生一种酶,将淀粉分解为糖。食物进入胃部,酶就会将蛋白质作阶段性分解;接下来是小肠,其中的酶可分解蛋白质与脂肪。
这些经过分解的养分,会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原则上,人体的内脏器官会自行制造酶,但是如果体内的环境与器官机能状况不佳时,就会失去其功能,可见酶对消化的重要性。
大部分的食物都需要依靠酶的帮助,才能被消化吸收。酿造醋中含有丰富的活性酶,当酶与氨基酸结合,即可帮助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促进造血与激素分泌,进而增加肌肉的张力与紧实,对人体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矿物质是人体制造酶、血红素、激素(包括胰岛素)的重要原料。矿物质在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通过膳食进行补充。
如果体内矿物质不足,身体的机能就会受影响。矿物质的种类很多,缺少矿物质会使身体的机能失调,引起过敏或其他不适。举例来说,铁是血红素、细胞色素及肌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如果缺乏将会导致血液里的血红蛋白不足,人就会罹患贫血,容易疲倦,活动机能衰退。
镁能够抑制因为刺激而产生兴奋的神经与肌肉。人体的镁如果不足,则容易引发心悸,造成心脏病。此外钾、钠、锌、碘、铬、磷、锗等矿物质元素也都是人体需要的元素,缺乏时会使身体的某些机能失调。
醋能补充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与牙齿的主要成分,全身的组织细胞和血液中也需要钙来发挥神经传导、血液凝固、肌肉收缩等重要生理作用。
血液中要有一定的钙才有凝固力,由此血管内的细胞才能相互连接。 如果血液中的钙不足,除了凝血功能下降之外,血管的细胞间会产生间隙,胆固醇就容易蓄积在这些间隙中,造成动脉硬化。
血液中的钙持续不足,也会使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激素分泌不正常,导致身体机能受到影响。如此一来,储存在骨骼中的钙就会陆续分解游离出来,使得骨骼弱化,形成骨质疏松症。
因此,保持钙在体内正常分布,可预防骨质疏松症与心脑血管的疾病。 如果我们能均衡地摄取各种新鲜的谷类、水果与蔬菜,人体基本上就不会缺钙。
但是矿物质中的钙,属于人体比较不容易吸收的营养素,如果能配合饮用酿造醋,通过自然发酵的酿造醋中富含的维生素、有机酸(如醋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等)将食物中的钙、磷等矿物质有效萃取出来,形成醋酸钙,就能促进身体的有效吸收,达到真正补充钙质的效果。
过去民间也流传着一种说法,指称喝醋会使骨头变软,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虽然一般人在熬煮大骨汤时,都要加一点醋来将钙萃取出来,但是喝醋会不会把身体骨骼内的钙也萃取出来呢? 这是不会的,因为人体的组织器官是活的,这和猪骨头不一样。
人成年以后,骨头将不停地自我更新,即破骨细胞会把老旧骨质分解,让成骨细胞填入新骨质。这样的分解重建过程是为了将钙质提供给其他组织利用,以及修复骨折等骨头所受到的伤害。
但是骨头的自我更新重建过程中,如果出现破骨细胞的作用比成骨细胞活跃的情况,也就是从骨头流失的钙质比补充的快,就会造成骨质疏松症。
预防胜于治疗,在日常饮食中善用醋,并均衡摄取各种新鲜的谷类、蔬菜和水果,让身体能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钙、磷,就能真正补充钙质。
组织器官的血液细胞会自动平衡矿物质,醋进入身体后会先与消化器官互动,帮助肝脏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让人感觉身体的关节柔软、肌肉紧实有力(就是中医所主张的"酸味入肝")。
所以,醋是使肌肉筋络变得柔软而有弹性的好东西。 许多人因为罹患骨质疏松症或担心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所以自行购买化学合成的钙片服用。
但这实际上无法真正补充钙质,反而容易造成器官结石。在我看来,化学合成的钙,人体无法有效分解吸收时,就会积存在内脏器官,形成结石。
二、醋的食用方法 1、失眠-失眠患者睡前倒杯凉开水,再加入1匙醋,喝下后会很快入睡。临睡前用温热老陈醋搓搓脚心,也会容易进入梦乡。
2、扭伤-调和面粉并煮成浆糊状,加入适量的老陈醋,涂在纸片或纱布上,贴于患处。干了后,轻轻揭开,再换一块。这样反复贴几次,即能消除扭伤处的灼热感和疼痛感。
此法对骨关节脱臼,跌伤等外伤等都有疗效。 3、鼻炎-将约5毫升的老陈醋放入容量为1000毫升的洗涤器里清洗鼻空,1日洗2次,可治疗鼻炎。
4、脚麻-把1升老陈醋加热后倒入水桶里,然后将两只脚浸入,每次浸泡20分钟。如此浸泡4~5次,麻木症状即可解除。
5、烫伤-根据酸碱中和原理,将醋制成5度溶液,用以洗涤烫伤,尤其对石灰烫伤有良好的疗效。或者在烫伤处敷上在醋里浸过的纱布,也可见效。
6、止咳-将大蒜在老陈醋中浸泡15天后,每日早晨空腹吃泡蒜1~2瓣,并喝一些醋汁,连服10~15天可止咳平喘,解毒散淤,降压降脂,预防老年人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
7、降压-用500克带衣花生米在老陈醋中浸泡7天以上每天搅动一次,每晚临睡前嚼食3~5粒,连服7天缓解动脉硬化。
8、美容-将250克薏仁,浸于500毫升老陈醋中,密封10天后启用,每天服用醋液一匙,可使皮肤白皙柔嫩,色素减褪。
9、治胃炎-生姜100克洗净切成细丝,放在250毫升老陈醋中密封3日,每日早晨空腹服用10毫升,可治疗慢性胃炎。
10、晕车-对易晕车晕船者,出发前喝上一杯加老陈醋的温开水,会舒心良久。 11、解乏-旅途疲劳时,在洗澡水中略加点老陈醋,能使皮肤光润,肌肉放松,消疲解乏。
12、止血-用棉花蘸老陈醋塞住鼻孔,可止鼻血。 13、防流感-"流感"发病季节。房间用醋薰一薰,可使空气消毒,预防感冒;用老陈醋加盐煎服,还可止吐止泻。
三、吃螃蟹蘸什么醋 潮汕人:吃冻蟹配白米醋 冻蟹是潮汕美食的一大经典,白米醋加蒜搭冻蟹的吃法也算是潮汕人独有的发明。
揭开蟹盖,嫣红如同玫瑰膏般的蟹膏,凝结如脂,蘸以蒜蓉和白米醋的味碟而食,质感柔韧而鲜甜,分外美好。白醋分为酿造醋和人工合成醋,酿造米醋为佳。
港人:痴爱的大红浙醋 香港人食海河鲜时特别偏爱搭配大红浙醋,就连吃金贵的鱼翅羹,他们都要放一大调羹大红浙醋进去拌着吃,这种吃法也常被人耻笑为不懂吃。
吃蟹时,无论是大闸蟹还是大红花蟹之类的海蟹,香港人都习惯搭配大红浙醋。大红浙醋以糯米为原料,经醋曲、糖化、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后加白醋煮制而成。
由于多为南方人食用,北方市场难得一见。 清蒸大闸蟹:姜丝+黑醋 清蒸大闸蟹和姜丝、黑醋是最广泛的搭配法,其中以南派镇江香醋最为经典,当然也有北派山西老陈醋搭出来的小惊喜。
无论是镇江香醋还是山西老陈醋,市面上的销售都较为丰富。四、醋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羊肉 羊肉性温热,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等功效。
醋性温,有开胃、活血、杀菌等作用。很多人吃点啥都爱加点醋,喝羊肉汤的时候也习惯性地要放醋以为这样才够味。殊不知羊肉性热,而醋与寒性食物搭配起来才最好,如大闸蟹,与热性的羊肉搭配起来吃很不适宜。
酸味的醋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与羊肉同吃会让它的温补作用大打折扣。 胡萝卜 炒胡萝卜忌放醋。维生素A是人体发育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胡萝卜被称为"维生素A的宝库"。
但无论生吃或熟吃,最多只能吸收其维生素A的一半。若用醋来炒胡萝卜,会将胡萝卜素破坏,被吸收的维生素A更少。 南瓜 醋酸会破坏南瓜中的营养元素,降低营养价值。
海参 海参不能和醋一起吃,醋能中和海参的营养成分,酸性环境会让胶原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蛋白质分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凝集和紧缩。
这时的海参,吃起来口感发艮,味道差。 芥菜 芥菜组织较粗硬、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食用纤维素,有明目与宽肠通便的作用。
但芥菜与醋一起吃会破坏胡萝卜素。 四季豆 四季豆不能和醋搭配。四季豆和醋搭配着吃会降低营养价值。四季豆和醋一起吃会破坏类胡萝卜素、使营养流失。
牛奶 一起吃会引起腹中病结,可以用地浆水治疗。醋中含有醋酸及多种有机酸,牛奶是一种胶体混合物,具有两性电解质性质,而且其本身就有一定的酸度。
当酸度增加到等电点4.6以下时,则发生凝集和沉淀,不易被消化吸收。肠胃虚寒的人,更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所以古人才有"奶与酸物相反"的说法。
所以,饮用牛奶或奶粉,不宜立即进食醋制食物。 芹菜 醋中所含的醋酸是种弱酸,且浓度很低,用来凉拌蔬菜时不会破坏芹菜的营养成分,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但是,炒芹菜时放醋,情况就不一样了。菜加热后会加速醋酸与菜的化学反应,醋酸会大大破坏胡萝卜素含量,而芹菜属于绿色蔬菜,加热烹制过程中,营养物质和叶绿素在醋酸的作用下会被破坏,使绿色蔬菜迅速变成黄褐色,既破坏了菜肴的美感,又使菜肴营养价值降低。
因此,炒芹菜等蔬菜时最好不要加醋。 消炎药 有些消炎药很怕生活用品醋,服用这些药物后1小时内不要吃醋。服用螺旋霉素、红霉素、白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后吃醋,会使这些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作用降低。
醋也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服,这类药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会降低,易在尿路中形成磺胺结晶,导致少尿和无尿,严重时会引起肾功能衰竭。
因此,服用上述药物时,服药和吃醋的时间最少应间隔1小时以上。
标签:食用方法,吃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