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神舟问>生活百科>师说原文翻译(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的意思

师说原文翻译(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的意思

2023-11-12 03:10:24 编辑:join 浏览量:622

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原文: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白话译文: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来自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座印最丝黑土诗使评统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此文360问答出自唐·韩愈《师说》

师说原文翻译(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的意思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菜报输封路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几带孙养终马做六特和甲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既味代友德右既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联早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标签:师说,通习,学于

版权声明:文章由 神舟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henzhouwen.com/life/21113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