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率兵攻打越国。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被抓到了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胡包评使安者场他去放牛牧羊。做这些奴仆才做的事情,越王虽然心里很不服气,但任然装出忠心的样子。每当吴王出门时,他就走在前面牵马,最终赢得了吴王的信任。
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成语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历史考证
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财减科手汽帮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信中,苏轼发挥想象,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这个无中生有的事,与勾践并不相关。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轻坐长步走吴王夫差“坐薪尝胆”。
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位,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来自说法把夫差举出来,没勾践什么事儿。
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末梁鱼的《浣溪沙》剧本,又极讲之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吴越春秋》中《勾践归国外传》又是如此记载说:王归国后,磨砺身心,日夜操劳。困极之时,“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践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尝胆”是嘴体味苦滋味,“卧薪”则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薪”,不让眼睛闭上睡觉。后人把360问答“卧薪”说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对《吴越春秋》的误解。
标签:卧薪尝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