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找了很多资料,没发现有什么主题之说,包括上一届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一样,世界气候大会讨论范围是很广的,不知道你说的主题是哪听来的,难不成是考试,反正感觉不对劲……这届气候大会关键讨论点是京都议定书与碳排放问题,有很多国家不愿再履行京都议定书承诺,而像中、印这样的没有签署议定书的国家,如何承担应有责任也是其他发达国家非常关心的。上届哥本哈根的关键问题是碳排放的“责任共担”。
1.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定于11月29日到12月10日举行。
2.会议五大挑战
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双轨”还是“并轨”的严重分歧并没有终止。
第二,有关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具体化,从逻辑上讲,2050年的减排目标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资金方面,2020年增加到每年1000亿美元。
第四,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的行动接受检验。
第五,在气候谈判中,欧盟、美国声称要征收碳关税。
3.最终成果
坎昆会议终于在北京时间12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1日5时)达成了涵盖一揽子问题的草案文件《坎昆协议》。会议结果比预期的也要好一些——虽然大会没有就包括发达国家具体减排目标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议题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面协议,这本在预期之中,但和哥本哈根大会只产生一份政治声明相比,坎昆会议可谓挽救了之前陷于信任危机的多边谈判机制。大会分别就《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下的长期合作行动(LCA)产生了两份正式的联合国法律文件。
当然,《京都议定书》的命运和主要排放国的法律承诺仍将充满悬念。
这两份文件和前一天傍晚公布的最新谈判文本基本一致(参见财新网报道《谈判案文出笼 各方最后冲刺》),是各方在妥协后达成的一个很不完美但均表示能接受的结果。但其中很关键的一个进展是,不排除将来达成一个包括所有国家在内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如何将不在《京都议定书》强制减排范围内的世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主要是美国、中国和印度等大国,纳入到一个可比的或相同的法律框架内,是此次坎昆会议博奕的一个焦点。其中日本便坚持,除非美国和中国也承诺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日本将不会签署延长《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大会对这一根本原则的对立进行了折衷。既保留了《京都议定书》——至少是形式上,也对《公约》之下长期合作行动(美、中、印都在这一谈判框架内)未来的法律化开了一个口子。
目前我能找到的最关键的材料就这些了,不知道你说的主题是指什么,只见过世界环境日之类的有主题。
标签:坎昆,会议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