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由来如下:
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劳动者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21.6万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
4日,警察进行镇压向人群开枪,4名工人死亡、多人受伤,为支持这次工人运动,欧洲各地纷纷举行抗议活动。
1889年7月14日,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劳工法案》和《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斗争的武器,并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响应。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在中国,1905年孙中山曾经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上对“五一”节进行过宣传介绍,当时这一节日被翻译为“万国劳动者团结大示威”。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的第七卷第六号“劳动节纪念号”以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作为发刊词,介绍了“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以及欧美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胜利斗争,希望中国工人把它看成是觉醒的日子。
1923年5月1日,李大钊在《晨报》副刊上,以T.C.L为署名发表了《工人国际运动史》,对世界工人阶级的国际组织演进做了翔实的介绍。
他在文章中说:“吾信工人的国际运动的联合战线,终有成功的一日。故当本年的劳动节,为介绍工人的国际运动史略如此。”
通过连续几年坚持不懈地对“五一”劳动节的宣传,中国的工人运动掀起了斗争的高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做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法定节日。
标签:由来,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