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神舟问>百科知识>昔日水中石铭

昔日水中石铭

2023-07-28 10:46:39 编辑:join 浏览量:569

昔日水中石铭

1200年,这个在凡人看来漫长的遥不可及的岁月,对于长江三峡里的白鹤梁而言,不过是完成了一次前世今生的转换。

前世,白鹤梁是修仙成真的宝地、文人墨客的咏叹地、长江水文的监测站,更是人们祈求丰衣足食,来年丰收的祭祀标的精神聚集地…

今生,它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已经沉入水底,但因为巨大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它成为三峡库区建设中,四大文物保护项目之首。

根据国际“威尼斯宪章”中不可移动文物以原地保护为主的原则,2002年国家采用了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以“无压容器”的保护方式,创造性地修建了世界上唯一在水深40米处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成为名符其实的“水下碑林”。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飞舞 仙人修真之所

白鹤梁是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之中一道造山运动时自然形成的、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天然石粱,或者说是一个袖珍的石头小岛,相传昔日“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白鹤群集梁上,在此戏水而得名。

与一般小岛不同的是,白鹤梁常年淹没在水中,顺江而卧,仅在枯水季节,即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露出水面。

白鹤梁

唐朝时,尔朱通微真人在涪州、今白鹤梁的江边修炼,后得道,在石梁上乘鹤仙去,这也是 “白鹤梁”名称的一个来历。

尔朱通微又叫尔朱洞,相传,在北魏时,尔朱一姓是当时的望族,受袭爵位。尔朱通微出生名门,但少年时遇异人度化,出家学道,炼大丹不死之方,自号归元子。

一次,尔朱通微云游到合川,他在集市称他能炼合神药丹丸,但要炼一颗十二万钱,周围人都觉得惊疑。

太守让他去为自己制药,尔朱说:太守钱多,你的话需要一百二十万钱才行。太守很生气,认为他反复不定,又漫天要价,应该是作假,恐怕要骗无知乡民,就命人将尔朱通微装在竹编的笼子里抛入江中。

但是竹笼居然不沉,反而顺江而下,到了涪州(今涪陵) 西边的江中石梁边,遇到两名渔人正好撒网,感觉沉得奇怪,捞起来一看,尔朱通微还在竹笼里酣睡,两个渔人觉得一定是不寻常的人,看起来像是入定了,就敲铜缶发声让他醒来。

尔朱通微与渔夫

尔朱通微醒来说:你们是谁,请问这里离铜梁有多远,有三都吗?两个渔人答:我们一个姓白一个姓石,是这里打渔的。这里已经离铜梁有四百里远了,再往前就是酆都县平都山仙都观了。

尔朱通微说:我的师父曾给我一粒仙丹,并且说我如果遇到“三都”和“白石浮水”就可以飞升仙去了,看来就是这里了。

原来之前,尔朱通微每次遇到江滨,都用白石丢进水中,等待石头浮起来,作为试验,但人们都当他疯癫。

此刻,他才得到正解,然后尔朱通微和渔人上岸,从容的说:两位像是有道的人,有师父传道吧?

两个渔人说:我们曾从海山仙人那里得度,此后开始认真修道,有好多年了。

尔朱通微于是请两个渔人找出酒来,取出仙丹分开,三个人用酒服用了。然后不久,空中忽然有白鹤飞来,于是三人乘鹤飞升而去。

白鹤梁

这是白鹤梁前世的传奇。

“石鱼出水兆丰年”——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真正走上前台,成为人文景观始于唐朝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一位细心的涪陵人在白鹤梁上刻了两条鱼,记录下了当时的枯水水位。

自从见到了唐刻石鱼之后,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记事”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用“石鱼”这种独特记载方式作为水文标识。

石鱼拓片

于是,当地便开始流传“江水退,石鱼见,即年丰稔”的说法。每当水落鱼出,地方官绅、文人雅士、寻常百姓,都要前去观看,“舟楫往来,玩赏不绝”。人们举杯相庆,或作文,或赋诗,“喜而记之”,刻于石上。

石梁上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鱼、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黄庭坚、朱熹、王士祯等人的诗文题刻、书法和绘画作品,以及唐朝以后1200年间300多名书法家的书法精品。颜、柳、苏、黄、赵各体墨宝,篆、隶、楷、行、草书都有涉及,还有少数民族文字。

石鱼

梁上题刻或诗或文,记事抒情,吊古怀旧等,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为一体,其中,以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元符庚辰涪翁来”最为著名。

黄庭坚题刻

岁月相积,白鹤梁上慢慢就刻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4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相关的题刻108段,时间跨度从唐代763年到21世纪1963年整整1200年,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比1865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年,故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

石梁上的双鲤石刻,是古代的水文标志,其中一条鱼的眼睛与现代长江零点水位很相近。据记载,这对双鲤石刻若完全现出水面,预兆风调雨顺,即所谓“石鱼出水兆丰年”。

双鱼石刻

据有关部门观测,白鹤梁唐代石鱼的腹高,大体相当于涪陵地区的现代水文站历年枯水位的平均值,而清康熙二十四年所刻石鱼的鱼眼高度,又大体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位的零点。

白鹤梁完整的历史记载、江水中若隐若现的身影和它承载的水文、人文含义,使其具有重要的史学和水文学价值,成为长江三峡中最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受到历代珍视和膜拜,享有“水中石铭”之誉。

“龙宫”建筑获新生

深厚而丰富的底蕴,使白鹤梁题刻成为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三峡大坝的修建使白鹤梁面临永沉水底的命运,但面对如此厚重的人文遗产,社会各界十分不舍。为保护白鹤梁石刻,政府在40米的水下建成一座“无压容器”的博物馆,成为中国一绝。

具体来说,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设计的水下博物馆建造方案的核心是利用工程压力原理,在白鹤梁题刻比较集中的中段东头80米左右的上面,修建一个内外都有水的无压力保护壳体,将江水经过一种过滤装置过滤后,再注入保护壳内。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分为地面陈列馆和水下参观两大部分。在地面陈列馆展厅内共设有“生命之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长江之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等展览单元。参观者将通过声音体验、视觉体验、参与体验、情感体验获得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

水下博物馆内部

水下部分是游客在长江防护大堤上通过通道进入白鹤梁,并在壳体内的参观廊道里观看白鹤梁题刻。具体来说,可从地面陈列馆乘坐长达90米,垂直高度40米的隧道式自动扶梯进入长147米的水下时光隧道,进入70米长的参观廊道后,有三种参观方式:

1.通过参观廊道内直径为80厘米的23个观察窗直接观看水中的白鹤梁题刻;

2.保护体内安装有28个360°旋转的摄像头,可以通过观察窗旁的触摸显示屏点击式观赏题刻;

3.参观廊道内设有潜水舱,条件成熟之后,可以通过潜水舱潜入水中,零距离欣赏文物题刻。

参观完以后,再通过另一条全长154米的水平交通廊道以及90米长的自动扶梯返回地面陈列馆。

白鹤梁素来被誉为“长江最古老的水文站”“长江水文资料的宝库”“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

千百年来,石鱼出水,就是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题刻,文人墨客吟诗作词。这些银钩铁画、琼章玉句,隐没在江波之中,历千载而不磨灭,也是涪陵八景之一“白鹤时鸣”景点来源。

白鹤时鸣

如今,造型别致的“白鹤梁题刻陈列馆”,就矗立在江边,很有设计感,开掘在水下也很有新意,昭示着白鹤梁题刻在这恍如“龙宫”的建筑里获得新生。

形如石鱼的博物馆

白鹤梁附近,便是乌江入长江交汇处。乌江水色清澈,长江水流浑浊,汇合处界限分明,故有“黔江澄清”之景。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印章

标签:石铭,昔日,水中

版权声明:文章由 神舟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henzhouwen.com/article/14139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