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神舟问>生活百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么意思?需翻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么意思?需翻译!!

2024-01-24 18:52:08 编辑:join 浏览量:558

“非械候清后力走包远宽止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原句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科沿乎具乙直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致绍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来自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么意思?需翻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360问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中国传统社会是家族社会,以家庭为本位,所以特别注重子女的家庭教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家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司去培保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军整非富父日助学丰编蛋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卫未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切主要谋士。

参考资料来源:表引水措星理末百度百科-诫子书

标签:无以,明志,淡泊

版权声明:文章由 神舟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henzhouwen.com/life/26438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