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京华烟云最大的失败
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05-11-21 17:10:39 ) 稿件来源: 博客
在这里,我需先将自己的愤怒控制~~~我很早看过林语堂大师的《京华烟云》,本来是怀着很期待的心情想再重温这一经典故事,可是越看越觉得编剧是疯了,改编的已经一塌糊涂。
版权算归芝士进回答网象站或人原作者低所有
(一)先是人物给编剧糟蹋了,人物性格改变得莫名其妙,随意增添删减人物:
1.原著中曾太太是一个软弱善良宽厚的女人,可在新版里,潘虹饰演的是一个女强人似的严厉的说已不二的曾太太,为了娶到木兰当儿媳,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可笑又可悲的编剧)
2.原著中桂姨是一个深明大义、为了曾家牺牲自己幸福的好女人,是曾太太的主心骨,也是曾家的当家人,可在新版里,桂姨变成了一个阴险、无计不施的一个坏人。(编剧简直是胡说八道)
3.原著中莫愁是一个内敛、有主见、懂得生活和爱的姚家二小姐,可编剧把她变成了一个任性、不懂爱、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当儿戏、吊儿郎当的富家小姐,简直是牛素云第二。(编剧已经不知自己在干什么了)
4.原著中的荪亚是活泼而又有点憨厚的,对木兰是又爱又怕,小两口婚后很幸福,喜欢游玩京城,享受美食,而编剧又发疯了,把荪亚写成了任性叛逆、风流又狠心的纨绔子弟。(什么跟什么呀,我怀疑编剧吃屎了)
5.还有,原著中是没有牛怀安这个恶霸的,牛素云的哥哥是牛怀郁,而非是弟弟牛怀玉(此人非彼人也),书中牛家大公子牛怀郁见风使舵,靠着姨太太莺莺谄媚附会,最后卖国求荣,成了汉奸。(编剧这种大手笔的改动,真是佩服佩服)
生能量军位农回则联六美花,且便克消构始该铁。
6.原著中,莫愁和木兰的哥哥是体仁,弟弟是迪非。体仁也是一个十足的公子哥,和家里的丫环勾勾搭搭,留学不成,继丫环死后也一命呜呼。(和我后面提到的有关,先略述)
(二)剧情也被编剧给胡乱安插,驴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
生能定着线没系程五管边处治交,带报马集千型。
1.原著中根本没有让木兰冲喜这一说,直接是曼娘(不叫曼妮这么现代的名字)嫁给了平亚。
2.原著中也没有莫愁和荪亚的一段情,木兰和荪亚的感情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也没有莫愁和牛怀玉的暧昧,莫愁与孔立夫的婚后生活也很幸福。
3.原著中荪亚和曹丽华确实有一段婚外情,不过那是在木兰和荪亚为逃避战乱搬到杭州住的时候发生的,当时两人都已经接近四十岁。木兰也是用她的智慧和包容很轻松的解决了这件事情,木兰、荪亚和曹丽华真的成了朋友,曹丽华这个人也不像剧中这么厚颜无耻。(编剧真的好能耐呀,一下子摧毁了荪亚和曹丽华两个人物)
4.剧中曹丽华和阿福被曾家赶出,逃到华太太家被收留,以及荪亚为了她放弃留学,两个人偷偷摸摸,曹丽华有了私生子和凄凉死去这一段,原著中是有的,不过,男女双方不是荪亚与曹丽华,而是姚家大少爷体仁和姚家的丫环,而且体仁没有家室,和丫环有情生子也不是让人郁闷的事。再看看这个编剧,这样的张冠李戴,胡乱安插,后果只有一个,观众大骂荪亚和曹丽华而同情木兰,整个把木兰变成了十足的怨妇。可林语堂老先生描写的木兰不是让人同情的,而是让人敬重、佩服、喜爱和欣赏的!(书中的精髓都没有把握,还在这里改编名著,不如去吃屎,省得糟蹋了林语堂大师。汗颜那~~~~~)
还有许多人物和情节被编剧肆意改动、增减,举不胜举,上述只是几处明显的地方,若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原著,会觉得编剧更是神经错乱的。顺便说一句,演员们基本上演得还是不错的。只是不知不觉地做了编剧的牺牲品呀!
当然,那个什么和湖南卫视拼一拼比一比的想法也趁早作罢吧,就这样的剧情怎么和《大长今》比呀!建议央视再买电视剧的时候,尤其是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还是先看看原著再来选择吧。一般的小说改编也就罢了,这样知名度高、家喻户晓的名著给改成这样的面目全非,连我们这些读者都没办法忍受,林语堂老先生如果地下有知,不知道有多难过。难道编剧欺负林老先生没有办法发表意见吗?试想一下,如果这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编剧还敢不敢这样放肆的改编?因为那是金庸的孩子,怎能瞎改?可《京华烟云》也是林语堂老先生的孩子呀,你这个编剧凭什么这样不尊重已经安息的人呢?
我已经怒不可言,无法再写下去了。
你看看,还有一个
大学时,看了林语堂老先生原著的《京华烟云》,与先前所看的赵雅芝版的电视剧做了下比较,剧集虽不面面俱到,却也大致上尊重了原著的内容。作为一个故事来说,看过书后,对它的了解和感触更深了,也感受到原著对“道家”思想的推崇,这是在看电视剧时不曾知道的。也许看剧集时还小,也许是电视剧只注意了故事情节,而对思想上的升华有所削弱,因此和原著一比,显得苍白许多。尽管如此,我仍然承认台湾版拍的确实是《京华烟云》,哪怕只是拍出一张“皮”,那也是林老的〈京华烟云〉的“皮”。
央视版的〈京华烟云〉在黄金时段隆重登场前,就在报纸,电媒上铺天盖地地做宣传,又是登赵薇的“定妆照”,又是吝啬地播一两分钟片花,来吊观众的胃口。噱头造足,“新嫁娘”才忸忸怩怩地登台亮相了。不过,偶虽不特忙,但也实在是不甘心被央视当作傻子似的一天一集地牵鼻子走,根本就不看。此后,在报纸上看到无数篇对央版〈京〉的“批文”,以及该剧导演特牛地"自辩",说什么为了制造电视剧应有的戏剧冲突,改变故事情节是需要的,否则观众看什么呢。当时看完那张报纸,也没有太大感触,当作无非是翻拍剧引起的必然的结果而以,没当一回事。
说了半天,该铺垫的都铺完了,要步入正题了。话说,某日,晚饭时,吾右手持筷子,左手持摇控,拇指一顿狂点,恰播至央视八套六点档剧场,正重播央版〈京〉剧。正好看两眼吧。赵薇,很瘦,凸显得两眼尤其大,无一点珠圆玉润之美。不合我意。“曼妮”?哇,好有异国韵味的名字。可不对呀,“曼娘”才是里里外外都地地道道的中国古典美人,让辜鸿铭欣赏不已。莫愁?千万别提她,被糟蹋得实在不像样子,从一个温婉可人,又独立有见地的大家闺秀,变成了一个“大家”的“大小姐”,脾气坏得不成样子,思想浅薄得无以附加了。潘虹,是我很敬重的一位演员,她的演技真的很好,我又看到了一位思想权谋过人、深谋远虑的“老太后”,那种沉重的感觉实在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沉得都快把这部构造轻浅的戏给压塌了。她的演技在剧中一帮小子辈里孤独地闪着光辉,却让我心酸得很。最搞笑的是,某栏目的片花里看到“赵”木兰和“潘”逊亚夫妻打架,动起手来,场面真是相当火爆,容我由衷地“赞美”一下,真是把戏剧冲突发挥到“极致”了。可是,我看到的这个到底是不是《京华烟云》?如果我要看夫妻不合搞外遇,看〈中国式离婚〉要比〈京〉有趣得多;如果我要看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大可以找来一堆地道得多的琼瑶戏;如果我要看大家族的内部纷争,〈大宅门〉真是精彩得让人翘大拇指。我干嘛非要这个煮得半生不熟,配料营养失衡的“生菜沙拉”?
〈京华烟云〉原著小说,通贯全篇,都闪耀着“道家思想”的光芒,姚家的小姐们是集道家思想之大成的“人中极品”,木兰和莫愁是本读者最喜欢的两位女性。她们知书达礼,温婉动人,从容不迫,宽容大度,又各有千秋。作为读者,我爱着她们。因此,我不忍看到这些我喜欢的形象受到世俗的扭曲与丑化。另一方面,我觉得央版〈京〉的导演是在故意轻视现在的观众的艺术欣赏格调,简直是欺负我们没看过〈京华烟云〉原著似的。即使大部份观众没看过原著,也不代表他就能用一大堆烂俗浅薄的戏剧情节来敷衍大家。甚至对于那些从没看过原著,也没看过“雅芝”版〈京〉的孩子们来说,这部央视大戏,根本就是在误导他们对这部巨著的认知。我真想大声地对孩子们“亟呼”,你们看的这部戏绝对不是〈京华烟云〉。
话说至此,想起央视这位“牛”导好像说过,大致意思是,原著的故事情节过于平淡,因此他们加入了很多戏剧冲突,以使这部戏更丰满。他应该是不懂,“平淡”和“恬淡”的差别.如此水平,也就难怪会拍出这样的烂片子了。但是,能不能求求他,别总拿文化遗产开刀行不行?其实他想拍戏就拍戏呗,这部戏莺莺燕燕、花花绿绿,买点其实已经很多了,就不用再拿林老先生的名气来壮门面了,换个别的片名吧。我敢说如果真的改个别的片名,再把戏中各角色的名字改一下,即使有识的观众看了,也绝不会把它和《京华烟云》联系在一起的。
总之,我看到了一部挂羊头买狗肉的戏,牢骚满腹,大发特发了一顿。其实那部央版〈京〉剧,我也就零零碎碎看了两集不到,因为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因此,以上言论或许略有偏颇,仅供参考。
标签:烟云,京华,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