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1日 图表:伦敦奥运会奖牌榜(伦敦时间8月10日)
2012年8月10日,中国奥运代表团无一枚金牌入账,遭遇伦敦奥运会开幕以来的首个“无金日”,而美国队依靠后半程发力,在金牌榜上拉大了领先中国队的距离。
这些天来,网上出现了各种伦敦奥运会奖牌排行榜,说起“排行榜”咱们并不陌生,诸如五花八门的大学排行榜,根据各自标准,排出不同名次。相比之下,奥运会奖牌榜没那么多复杂的参数,真金白银实铜,一清二楚,但是,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排行榜仍然争相出炉:银牌榜、联合排行榜、人均奖牌榜、欧盟总数榜、GDP基准榜、真实奖牌榜……让人眼花缭乱、忍俊不禁。
忍俊不禁之余,仔细想想: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和手段来排名,原则只有一个——“我要排得更高!”为什么“要排得更高”?当然对奥运金牌、奖牌“很在乎”。
其实大伙儿对金牌都很在乎--英国媒体报道:东道主英国这次金牌丰收,国民振奋,首相卡梅伦连称“非常激动”;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大利亚此回兵败伦敦,国人不满,体育官员埋怨“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威胁“考虑减少在体育项目上的投资”;而美国记者更是公开表示:“如果我们说不想夺回金牌榜首位,那么美国人也太不诚实了。”
有一种声音说,中国选手所获奥运金牌的含金量,不能跟欧美选手相比,因为中国运动员整天都在训练,人家只是工作之余参加业余训练。此说值得商榷。
在伦敦奥运会上,业余训练的选手有不少,但是能够拿到奥运金牌的,那就非常罕见了。如果一个绝顶高手白天还在奥运村演算天体、思考人生,晚上就捎带着拿了金牌,那只是神话。这种情况在现代奥运会刚起步时还可能发生,比如奥运史上首个网球冠军约翰·博兰当时就是个到雅典旅游的牛津大学学生,但是竞技体育演变至今,产生一个奥运冠军,背后需要一系列的坚实的科技保障、资金支撑。
以菲尔普斯为例,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游泳池里,“如果你休息一天,实力就会倒退两天。”这是菲尔普斯的座右铭。一直以来,他都坚持早上5点钟起床训练的习惯,每天都坚持严格的训练,从不间断。在训练高峰期时,他每周的游泳量高达80公里。
还有一种说法,中国培养运动员是举国体制,国外是运动员自掏腰包参加训练的。确实,欧美一些体育强国运动员训练、比赛经费与中国不同,有自筹、企业赞助、个人捐助等,但政府就“一毛不拔”吗?
还是以菲尔普斯为例,他曾就读的密歇根大学,是一所公立学校,每年从联邦和州政府获得大量拨款。密歇根大学以体育著称,为了吸引全国高中学校里的体育健将们,大学提供优厚的体育奖学金,菲尔普斯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密歇根大学的体育强项不是游泳,而是篮球--例如赫赫有名的“密歇根五虎”。大学更为篮球投入了巨资,用于体育设施的购买和维护、运动员的护理、教练的薪金等开销。
相比美国,英国对体育的财政投入更大。英国选手此次在家门口打了翻身仗,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东道主效应”,其背后是国家投入十余年的“金牌计划”--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英国仅获一枚金牌,全国上下很受伤,促使英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彩票基金以筹措体育经费,再把经费划拨给能够培养让运动员夺得奖牌的体育部门——这就是于1997年成立“英国体育”的背景,英国选手从此开始获得充裕的国家资金支持。
不管是中国还是欧美,高水平运动员成材的规律是相差不大的,各个国家也在互相借鉴对方经验,近年来,中国训练体制的投资办法和渠道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例如李娜,她自己聘请教练,又如丁俊晖--当然,台球不是奥运项目。
没有谁不真正在乎奥运金牌。在英国,本国选手大把夺金,不仅首相高兴,纳税人也高兴--因为他们也作出了贡献。当然,不是每个纳税人都高兴。此前,英国媒体曾报道过这样的新闻:一对老夫妻宁肯蹲监狱,也不交“奥运税”。
标签:金牌榜,奥运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