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神舟问>生活百科>阿拉伯之春运动是西方挑起的吗

阿拉伯之春运动是西方挑起的吗

2023-07-03 22:28:23 编辑:join 浏览量:614

阿拉伯之春运动是西方挑起的吗

阿拉伯之春

,又称

阿拉伯觉醒

阿拉伯起义

,是指自

2010

年底在北

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以

民主

经济

等为议题的社会运动,

这些运动多采取公开示威游行和网络串连的方式,

运动浪

潮随后波及埃及、

利比亚、

也门、

叙利亚等国,

阿尔及利亚、

约旦、

沙特、

阿曼、

巴林、摩洛哥、科威特、黎巴嫩、卡塔尔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乃至非阿拉伯国家也

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发生了一些抗议示威活动,但大都逐渐平息。

其影

响之深、范围之广吸引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从

2010

年底开始至今尚未完全结

束。

一、导火索

发生在突尼斯的自焚事件是整个

阿拉伯之春

运动的导火索。

2010

12

17

日,

26

岁的大学毕业生穆罕默德

·

布瓦吉吉因经济不景气而无法找到工作,在

家庭经济负担的重压下,

无奈做起蔬果小贩,

期间遭受城市警察的粗暴对待,

家后感到命运不公,决定以死抗争,随即在县政府门口自焚重伤,

1

4

日他因

伤重不治身亡。

事件发生后,通过网络和媒体的传播,突尼斯国内民众怒火

中烧,遂使突尼斯民众走上街头声援,并与突尼斯当局国民卫队发生暴力冲突,

最终越练越烈,

变成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大骚乱,

致使执政

23

年的总统下台出逃。

一件并不算很重要的事情,

却演变为突尼斯政府的颠覆,

而且如今连篇累牍报道

阿拉伯之春

的国际传媒,

许多甚至都未曾在第一时间发过关于这位小贩生死的

报道,

更遑论评论。

在这个导火索直接推动了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多米诺骨牌,

使

得西亚和北非动荡不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种的一件

“小事”

促成阿拉伯

之春运动呢?这得从多方面来探讨分析。

二、国内因素

革命前夜前的西亚和北非,

国内问题已是危机重重。

1

首先分析一切问题

的基础,

经济方面。

西亚北非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

本身拥有丰富的石油资

源,依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和投资支撑起其经济的发展,对外依赖程度高。

2008

年的金融海啸严重影响了西亚和北非的一些国家,

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

其国

内都面临经济衰退,

物价上涨导致通胀高涨,

失业率骤升,

再加上国际经济的不

景气,出口受到严重限制,游客锐减,投资也大幅减少。尤其是失业率,据统计

西亚和北非国家

30

岁以下青年男子失业率高达

30%

如中东政治中心埃及,

40%

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

18%

人口每日生活费不到

2

美元,

青年失业率高达

20.4%

经济接轨欧盟的突尼斯,在欧盟债务危机的拖累下,失业率竟高达

55%

,是重

大的社会隐患,其中

24

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据比例最高,包括毕业的大学生和社

会青年,

也因此成为该运动的主体人群,

在各国运动中随处可见其充当马前卒的

影子。

2

)政治方面。西亚北非各国的政体突出表现在强权和世袭。如强权政治

的突尼斯总统本·

阿里执政

23

年,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

30

多年,

利比亚总统

卡扎菲甚至长达

42

年。并且许多当权者是通过军事政变取得的权力,政权来源

不稳固,即使是放开进行民主选举,也是高票当选,不免其中有舞弊的嫌疑。特

权就意味着贪污腐败,

一些统治者占据着大量财产,

并让其家族来瓜分,

社会资

源被他们牢牢掌握在手里,

甚者还子承父业,

普通民众只能分得一些汤水。

世袭

政治如沙特阿拉伯,

世界上少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

政治上的长期压迫和

专制使阿拉伯民众对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政治的正当权力诉求与日俱增。

3

会方面。

经济和政治上的诸多危机,

使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一并爆发出来,

例如

贫富分化悬殊,

地区差距巨大等,

而且青年人受教育程度高,

互联网普及程度广,

受到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传播与熏陶,

犹如决堤前的大坝,

只需稍微一动,

便会

一泻千里。

4

)宗教方面。宗教冲突依然是伊斯兰世界的主要矛盾之一,在西亚

和北非绝大部分伊斯兰教徒是什叶派,

只有少部分是逊尼派,

该两派的冲突可以

追溯到创教之初。

如在也门,

当权者是逊尼派,

但国内的大部分人口却是什叶派。

此外,和其他宗教矛盾,如埃及的科普特基督徒和伊斯兰教的暴力冲突。

5

)历

史传统。

西亚和北非的动荡局面非一日促成,

而是有深刻的历史烙印和延续。

在上世纪

50-60

年代阿拉伯国家就开始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革命,

摆脱西方殖民

主义的统治,来赢得民族国家独立自主。

70

年代至今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仍未消

停,

他们标榜着以伊斯兰原教旨来拯救岌岌可危的国家和信仰,

不时有激烈的暴

力冲突。

在运动的进行之时,

穆斯林兄弟会就经常活跃在各地。

6

反对派势力。

运动的产生与反对派的煽动和支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且反对派为了一己之

私,

企图利用这场运动来获得国家的权力。

如利比亚反对派利用民众的反政府抗

议活动,趁机攻占其第二大城市班加西。

7

)网络方面。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和互

联网社交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

众多参与者利用脸书

Facebook

推特

Twitter)

youtube

等来进行联络通知传播,使一盘散沙的群众汇聚起来,推波助澜。而且

还发布到国外,博取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三、国外因素

在一个国家发生政权更迭并且影响连累到周边国家也遭受同样遭遇的现象

并不多见,

笔者认为这其中必定有国外势力的策动。

看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民主

和自由”

明显的是伊斯兰教义所没有的东西,

完全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

还得往前看,在

911

事件发生之后的

2004

年,美国提出了“大中东计划”

,其认

为恐怖分子运动是因为中东严重缺乏政治自由和民主,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该计划意在中东地区进行战略改造,

使其符合美国的全球利益。

如果说像埃及突

尼斯等国家的动荡,

西方只是在国际舆论上支持其运动精神,

那么最显现出西方

丑陋嘴脸的是北约插手利比亚的内政。

2011

3

19

日,美军实施

奥德赛黎

”(“Operation

Odyssey

Dawn”)

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

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

110

多枚战斧导弹。

一场由利比

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

2011

3

20

45

,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西方

打着人道主义和自由民主幌子在国际舆论上兴风作雨,主动介入阿拉伯之春运

动,并最终利用联合国决议发动了战争。西方支持其反对派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一是为了铲除反对西方的政权,

二是为了日后反对派当权,

谋取更多的石油利益

标签:之春,挑起,阿拉伯

版权声明:文章由 神舟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henzhouwen.com/life/11849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