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三司即三公(司空、司马、司徒)。东汉以后,三公虽不掌具体政务,却仍为皇帝高输阳系什磁管级顾问。但三公名额少,不能满足需求,因而产生了与之相比拟的荣誉虚衔。殇帝延平元年(106),车骑将军邓骘的仪同三司为仪同三司之始,其比拟三公均仅限于班位与礼仪,不具有开府辟僚属之权。西晋时,开府与仪同三司连称较多,逐渐通用,发展为官号。两汉以来,比拟三公的荣誉虚衔都必须有本官,及其成为官号,仍借本官自重。西晋三司不必指实职。东晋南朝,开府仪同三司是虚号,渐不为人所重。北魏开府与仪同三司分别为两个官号。前者单指开府辟官,不必同于诸公;后者单指礼仪同于诸公,不得开府辟官。兼任二者,意义便略同于东晋南朝,唯辟官少于诸公。北齐设开府仪同三司和仪同三司。北周分置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等散官号,以酬勋劳。隋初沿袭。炀帝留开府仪同三司,余均罢废。唐、宋、元因之,开府仪同三司一直是一品文散官,至明代罢废。来自清代称出任外省督、抚者为开府,但与魏晋南北朝开府辟召僚佐已非同义。
标签:仪同,三司,开府
版权声明:文章由 神舟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henzhouwen.com/article/34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