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激素、免疫及环境等因素有关。这种疾病主要见于育龄期女性,常存在家族聚集性。红斑狼疮根据病变部位可被分为皮肤型红斑狼疮(CLE)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其中,皮肤型红斑狼疮又可分为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
对于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可以累及全身多器官,因此,症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的症状包括皮肤症状(如面颊部出现蝶形红斑、皮肤溃疡等)、心脏症状、肺脏症状、肾脏症状、血液系统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具体症状取决于病变器官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红斑狼疮并非传染病,不具有传染性。
在治疗方面,红斑狼疮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但是,却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及规范性的综合治疗,改善病情,绝大多数患者疾病可得到控制,能正常工作、生活、生育等。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磷脂抗体或抗环肽类抗体进行监测,以防止发展为败血症。此外,对于红斑狼疮,主要的防止方式就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因为阳光可引发疾病的发作。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由于对红斑狼疮的检测能力的增强,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在20世纪的最后40年里几乎增至3倍。红斑狼疮大多数情况下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其名称的来源是因为其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为面颊部出现蝶形红斑,过去人们认为此症状像是被狼咬伤而得其名。
想要了解更多“红斑狼疮”的信息,请点击:红斑狼疮百科
标签:红斑狼疮,红斑狼疮,研究进展,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