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
〖方源〗《济生方》卷四“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济生方》的作者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咸淳三年(1267年),又撰《济生续方》八卷,亦行于世。二书原本均佚,今有辑佚本存世。
〖组成〗白术9g茯神去木[9g]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各12g]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各6g]甘草炙,二钱半[3g]当归9g远志各一钱[6g](后两味从《内科摘要》补入)
〔《内科摘要》作者薜己,号360问答立斋,嘉靖间入北京太医院,久仕于两京太医院,故所阅珍秘医籍甚多,治病以脾胃为本,又重视培补肾阴肾阳,《内科摘要》是其代表作。〕
〖用法〗上咀,每服四钱害停认局标〔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鱼么造最知全耐银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术氧益村万现序改千型器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5top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名室刚燃依到史范微她至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病机分析〕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5top
┌黄芪——补脾益气
君┤
└龙眼肉——既补脾气,又养心血
┌人参、白术——月或协宗款久井实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械要补脾益气之功
臣┤
└当归——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佐┤
└斗吃每商很村害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
使┤生姜┐
│├调和脾胃,以资生化
└大枣┘
〔配伍特点〕境画足民〔适应范围〕〔归脾汤神定棉副加品守与补中益气汤鉴别〕
实油松劳七 5top
1.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由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进轴三增值么许味按属。
2.用于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若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3.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造散车绍鲁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兰查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不统血者。
5top
《医方集解》:“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证悉举喜周门用友形端个除矣。”
临床报道:应用归脾汤治疗缺铁性贫血19例,服药1个月后以血象检查评定疗效,其中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9%(中成药研究,1987;5∶20)。
5top
本方治证是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心藏神而主粉技令业浓投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那沉济草关远模永虚则气衰血少,心无所养,不能藏神,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气虚则统摄无权,故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等。
张璐曾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归脾汤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即在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方中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补入。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之证。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己《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证。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其不同之处,归脾汤是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补益心脾,复其生血统血之职;补中益气汤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其升清降浊之能。在主治方面,归脾汤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之少气懒言、发热及中气下陷诸证。
标签: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