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神舟问>百科问答>人民日报对人物专访范文

人民日报对人物专访范文

2024-01-23 23:16:53 编辑:join 浏览量:623

问题补充说明:人民日报对人物专访范文

人民日报对人物专访范文

[导读]9月16日,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全面上映。在经历了《英雄》创造的大片时代和《三枪拍案惊奇》引发居内收音早心析的争议之后,人们将这部护假命破印饭举得自电影看做张艺谋的回归之作。

张艺谋漫画(罗雪村绘)

□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我只是做了我分内的事情,归根到底是国家强大了

□中国主流商业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就跟NBA似的,世界联检队都不一定打得过它

□当年拍《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十面埋伏》,我被骂得不少,但我不在意,我要适应这个环境,我要挑战

□销学置之光席强虽措积落作为导演,你不能只坚持你的艺术,孤芳自赏,否则好莱坞都打到你的家门口了

□时代伟大义,但时代不等你,你还没醒过味来呢,你还曲高和寡呢,时代过去快分另以尽了,你也就过去了

9月15完伯日下午,张艺谋做客本报“文心把化讲坛”,谈及最新作品的同时,回顾了自己过去的创作历程,并对当下的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影视产业的兴旺必须以文学的兴旺为前提

记者:你曾经把莫言、苏童、余华等作家的文学作品搬上大银幕,你是如何处理文学和电影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张艺谋:首先,我觉得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所有的艺术,垂领尤其影视,离不开文学的母体。我们第五代导演起步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而那个年代,中国文学非常的多元化。所以我具蒸如抓台组河精斯老是说,中国影视产业真失存七何玉还正的发展和兴旺必须以文学的发展和兴旺为前提。

相形之下,今天的好剧本太少。我觉得文学和影视是两个范畴,当文学转化成影视的时候需要进行二度创作。有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场景,可能并不适合在影视作品中出现,这样一来,影视创作的过程斯艺宜身法中就必然对文学作品有所增加或者良还部任立胞二值停案消删减,但总的来说,要尽量做到形散意不散,原作者和导演一定要互相欣赏,互相信任。

记者:你以前的作品非常注重形式感。但在《山楂树之恋》中,你似乎刻意回避了对形式的追求。

张艺谋: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就是朴实无华,我觉得应该用平实的叙事金急杀商娓娓道来,才能把人青损物塑造好,才能让故事纸有渗透感。

我们从小接受的美学教育就是内容大于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实在很多艺术创作中,需要平衡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这决定了形式的考量也要费很多心思。有时候遇见一个好故事,如果在形式上不仔细配合它,搞不好这个电影就很难看。尤其是商业类型的电影、娱乐类型的电影,某种程度上更要注重形式。

要培养年轻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

记者:2002年的电影《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去年以来,这股大片热慢慢退潮,你也选择了回归中小成本影片路线,你怎么看待中国电影的大片之路?

张艺谋:电影创作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很多导演可能会像我一样,选择是带有随意性的,不太自我设计。但是大小也罢,多少也罢,电影创作还是要百花齐放。中国人多,口味也多。拍电影就跟开饭馆一样,只要菜做得好,大菜小菜都有人吃。

我们经常算一些硬性的数字,比如现在拥有5000多块银幕,如果达到15000块,我们的电影单片票房纪录将达到15亿或者20亿。但这仅仅是硬件的发展。

其实,中国非常需要培养年轻观众对国产片的热情,否则我们就会重蹈韩国、台湾等地区的老路,好莱坞会利用你的这些数字,利用你的这些人群,在10年之内培养起一两亿忠实于它的年轻观众群,到那时候国产电影就真的很危险了。

现在有一个好苗头,年轻观众开始对国产片有热情,在市场上卖得最好的经常是中国的片子。中国人还是爱说中国的事,还是爱看中国的电影。尤其是现实主义的电影,唤起情感共鸣的时候,它的市场号召力超过了好莱坞大片。这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责任: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我们都要尽量把它拍好,维持观众的这种热情。

记者:吴宇森曾说过,中国电影几年前是有艺术没市场,现在是有市场没艺术。也有人觉得,电影创作已被资本绑架,很多导演在市场利益面前妥协,电影失去了艺术性和思想性。

张艺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质量的提高有时候需要时间,需要年轻导演的成长。中国现在平均每天增加3块银幕,这个速度要远远高于一部优秀作品诞生的速度,也就是说影院越来越多,观众越来越多的时候,作品数量还可以对付,但质量往往跟不上,我自己很有这种忧患意识。

在全世界来看,每年达到既有娱乐性,又有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其实少之又少。另外,我觉得我们的评论、媒体和舆论也要进行引导,文艺批评不能完全为了票房炒作而存在,应该和文艺创作相互促进。

在今天这个商业化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怎么平衡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难免会有一些迷失,有一些困惑。实际上,这个矛盾不仅是在中国存在,在其他国家也存在。我预计在未来5到10年,这个矛盾在中国会更加明显地凸显出来。年轻导演一定要直面这个时代,只有适应了它之后才能驾驭它,只有在平衡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之后,年轻导演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当年拍《英雄》、《十面埋伏》,我被骂得不少,但实际上我不在意,我要适应这个环境,我要挑战。我不能老说自己是艺术家,高高在上,思想特别深刻。到今天为止,我在全世界卖得最好的电影是《英雄》,它也给我信心,里面至少传递了一些中国文化的信息吧。

作为导演,你不能只坚持你的艺术,孤芳自赏,否则好莱坞都打到你的家门口了,年轻人都不爱看你的电影了,那就没有意义了。时代伟大,但时代不等你,你还没醒过味来呢,你还曲高和寡呢,时代过去了,你也就过去了。

标签:范文,人民日报,专访

版权声明:文章由 神舟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henzhouwen.com/answer/262276.html
热门文章